在口腔正畸领域,骨性地包天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错颌畸形。对于患有骨性地包天的患者来说,常常会担心如果不进行矫正,病情是否会进一步加重,以及这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危害。接下来,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问题。
一、骨性地包天的定义与成因
定义
骨性地包天,又称骨性下颌前突,是指由于上下颌骨生长发育不协调,下颌骨过度生长或上颌骨发育不足,导致下颌前牙位于上颌前牙的前方,形成反咬合关系。
成因
(1)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骨性地包天的病史,后代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(2)不良习惯:如长期吮指、咬上唇等不良口腔习惯,可能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。
(3)疾病因素:某些疾病如佝偻病、垂体功能亢进等,可能导致颌骨发育异常。
据临床统计,骨性地包天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%-10%。
二、骨性地包天不矫正的发展趋势
咬合关系恶化
随着年龄的增长,下颌骨的生长可能持续过度,而上颌骨的发育不足难以自行改善,导致咬合关系进一步紊乱,咀嚼功能受到更严重的影响。
面部美观受损加重
骨性地包天若不矫正,下颌过度前伸的情况会更加明显,面中部凹陷,侧貌呈现“月牙脸”,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自信心。
口腔健康问题
由于咬合不正常,牙齿的磨损会加剧,容易导致龋齿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。同时,颞下颌关节也可能因长期的异常受力而出现紊乱和疼痛。
研究表明,未经矫正的骨性地包天患者,在中老年时期,口腔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。
三、骨性地包天的危害
咀嚼功能障碍
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常,无法有效地切割和研磨食物,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长期可能导致胃肠道疾病。
据调查,骨性地包天患者中,约70%存在不同程度的咀嚼功能障碍。
发音问题
牙齿的位置异常可能影响发音的准确性,特别是一些需要上下牙齿配合的发音。
心理影响
面部外观的不协调容易引发患者的自卑心理,对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
颞下颌关节紊乱
咬合关系的错乱使得颞下颌关节承受不正常的压力,增加关节疾病的发生风险,如关节疼痛、弹响、张口受限等。
四、骨性地包天的矫正方法与时机
矫正方法
(1)正畸正颌联合治疗:对于严重的骨性地包天,通常需要先进行正畸治疗,调整牙齿的排列,然后进行正颌手术,移动上下颌骨的位置,以达到理想的咬合关系和面部美观。
(2)单纯正畸治疗:对于轻度至中度的骨性地包天,在生长发育高峰期,可以通过佩戴功能性矫治器等方法,引导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。
矫正时机
(1)儿童时期:在3-5岁时,如果发现孩子有地包天的倾向,可以进行早期干预,佩戴简单的矫治器,引导牙齿和颌骨的正常生长。
(2)青少年时期:生长发育高峰期(女孩约10-12岁,男孩约12-14岁)是矫正骨性地包天的黄金时期,此时颌骨的生长改建较为活跃,矫正效果较好。
(3)成年时期:即使成年后,仍然可以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来改善骨性地包天,但治疗难度和风险相对较大,恢复时间也较长。
总之,骨性地包天如果不矫正,病情往往会逐渐加重,带来诸多危害。因此,一旦发现,应尽早咨询专业的牙科医生,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和时机,以改善咬合功能、面部美观和口腔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。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,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随时向我咨询。